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心快讯 > 科研动态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时间:2021-06-29  来源:  作者: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功能的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壤有机碳(SOC)是表征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团聚体形成的重要胶结剂,对大团粒结构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使土壤不但抗侵蚀,而且也为植物根系提供理想的水分和空气条件。与其他农田土壤相似,我国植烟土壤由于长期过量施用化肥,而有机肥施用较少,导致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进而出现土壤板结、综合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影响了烟草的正常生长发育,烟草根、茎病害频发。因此,植烟土壤改良势在必行。目前对土壤的改良多集中在添加生物炭、作物秸秆、有机肥和绿肥等。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理化性质。孙汉印等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试验中发现,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并且促进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生物炭可减少养分流失、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和阳离子交换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吴鹏豹等通过小区试验发现海南花岗岩砖红壤施用 0.5 %和 1.0 %生物炭 18个月后,>5 mm 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而 Busscher 等 、叶丽丽等 和侯晓娜等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表明,添加生物炭不能提高大团聚体含量,甚至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目前对植烟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方面报道较少,且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生物炭和秸秆施用的影响结果也不一致。为此,以豫中烟区褐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物炭、秸秆及二者配施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特征,旨在为褐土类植烟土壤的改良提供参考。
 结论
      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可提高 0~30cm 土层大团聚体含量(>0.250 mm)及其稳定性,尤其对 0~20cm 土层大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提高效果最显著,且以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对促进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效果最佳。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可以明显提高 0~3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
量,其中单施生物炭处理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提高效果优于单施秸秆处理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